基層要聞
探索榆北煤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了2019-2020年度煤炭行業兩化深度融合優秀項目名單,共八類100項優秀項目入選?!队鼙泵簶I5G+智慧礦區建設研究與實踐》及《智能掘進技術及成套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為2019-2020年度煤炭行業兩化深度融合重點推薦優秀項目;《小保當智慧園區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陜煤曹家灘智能礦井管控平臺》《選煤廠火車智能裝車系統應用研究》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為2019-2020年度煤炭行業兩化深度融合優秀項目。
1988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時光荏苒,歷經十載寒來暑往,花開花落,探尋榆北的發展軌跡,看不盡的枯黃雜草,望不到邊的漫漫黃沙,已被眼前鱗次櫛比的高樓、巍峨挺拔的筒倉、郁郁蔥蔥的綠化帶和融合先進技術的現代化智慧礦區所取代。
汗水一日日地流淌,歲月把夢想化為現實。在開發建設初期,榆北就制定了“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能運作”的總要求和建設世界一流綠色高效智慧能源企業的總目標。目前,已創造了煤炭行業智能礦井建設集成系統最多、融合程度最強、勞動效率最高的歷史紀錄,多項經營指標居行業領先,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取得實質性進展。
回首榆北的逐夢之路,一項項叫響煤炭行業的創新成果,一個個令人矚目的“超級工程”,宛若跳動心靈的音符,共同交織出一曲磅礴的贊歌。
時間回溯到2019年11月1日,在曹家灘122108主運順槽,掘進區的員工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成績是最好的鼓舞,在全體干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10月份完成掘進進尺2020米,打破該區當年8月創下的1561米進尺記錄,取得了榆北第一,創造了陜煤紀錄。
“智能掘進技術及成套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由曹家灘公司與中鐵建、中國礦業大學共同合作研發,稱得上是采掘裝備和開采技術上的又一次歷史性革命。煤礦智能化快速掘錨成套設備的應用,讓該公司月進尺穩定在1500m以上,連續無故障掘進10000m,成巷周期由10個月縮減至4個月,工作面形成周期縮短了60%,確保了高產高效礦井采掘生產的正常接替,同時為我國大斷面煤巷快速掘進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應用途徑,為智能化掘進奠定了基礎。
榆北不僅在發展建設中深刻領悟到科技強企的內涵,更把自主創新戰略銘刻在靈魂深處。在小保當公司火車裝車站,只見擁有不同容量車皮的一列火車緩緩進站,但裝煤速度卻一點都不含糊,平均單節裝車時間小于50秒。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完全由榆北煤業獨立自主研發,同時也是全國首套混編火車無人裝車系統,裝車能力達到5000t/h以上,實現了精準配煤、精準裝煤的目標,避免了裝車灑煤、不平整等問題,大大降低了配料崗位工的勞動強度。據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每年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可達380余萬元。
2020年2月25日,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煤炭工業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同時,在榆北看來,煤礦“新基建”不僅僅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先進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還應拓展包括大數據服務、云計算服務、物聯網及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智能傳感器、煤礦機器人等各類智能裝備?!队鼙泵簶I5G+智慧礦區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在小保當公司實施,實現了井上下5G信號全覆蓋,實現了無人駕駛、混合云平臺、智能綜采3個場景應用。
踏實苦干的作風與對前沿技術的向往,成就了一項項推動企業發展的創新成果,讓榆北科技之花開遍礦區。
多年來,榆北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創建了“13671”科技工作規劃布局,完善了科技管理體系。完善了《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科技論文等成果激勵管理辦法》等各項管理制度,并多次舉辦職工技能大賽、“五小創新”展。充分利用國內頂層智庫資源,加強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專家合作力度:成立了西安科技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小保當分站和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曹家灘分站,為科技創新工作搭建了平臺、提供了舞臺;多次邀請王雙明、王國法等權威院士專家深入井下一線現場考察、指導工作,選聘錢建生、陳曉晶等行業知名專家組建“榆北專家庫”,并開展各類技術交流座談,極大地提高了廣大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
耕耘的汗水日日流淌,創新的成果更是體現在榆北的各個角落:面對現如今煤礦各類信息化系統尚未有行業標準,各子系統之間存在著“信息孤島”現象,曹家灘公司實施了“陜煤曹家灘智能礦井管控平臺建設”項目,實現了整合礦井各業務信息子系統數據、業務融合應用的需求,達到了礦區+園區數字化、一體化、精細化管理與精準化運營;小保當公司通過建立智能煤流控制系統、大巷巡檢機器人巡檢等技術,實現了從井下綜采工作面至地面原煤倉上的皮帶一鍵順、逆啟動,啟動時間由原來30分鐘縮短到10分鐘;為響應智能化選煤廠建設的總體要求,選煤分公司對小保當選煤廠預先篩分車間人工揀矸工藝進行改造,實現TDS智能矸選……這些精彩的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支撐起了榆北高質量發展新速度,同時撕去了煤礦原有“傻大黑粗”標簽,讓煤炭企業成為安全高效的代名詞。
據了解,僅僅在2021年,榆北煤業公司就完成科技投入1.8億余元,開展項目44項。完成成果鑒定四項,一項國際領先,三項國際先進;《煤礦巷道掘進機器人系統》等2項團體標準發布實施;授權專利41項,獲軟著權3項;出版《智能快掘工法》專著1部,發表論文55篇,19項“五小”技術創新成果中獲中煤協會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5項,科技之花紅遍礦區。
創新是對發展的最強驅動,而科研隊伍的建立,則是創新驅動戰略的最強引擎。
榆北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優化科技人才結構,穩步推進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建設,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技能人才隊伍。而這支帶著榆北血脈的科研隊伍,不負眾望,用智慧和汗水為榆北點燃了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曹家灘公司通風維護隊副隊長樊龍利用廢舊物料,設計制作了井下風門反水管、觸控噴霧、傳感器升降架,撲塵簾等發明,其中,僅觸控噴霧一項,成本壓縮至原本的5%。他改造的機械觸碰噴霧,一套設備成本從兩千元降到只需一百元,而一個礦上需要用三十多套設備,僅一個礦井就可以節省六萬余元。
小保當二號煤礦機電副總工程師,機電運輸隊隊長屈升東憑借著自己踏實的工作作風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以修舊利廢和五小創新項目為載體,先后完成了升東牌框式掃煤器、升東牌夾板掃煤器等20余項技術創新。
曹家灘公司智慧礦山建設管理部“85”后經理劉安強在2020年被評為“科技標兵”后,曾激動地對筆者說:“來榆北這個大舞臺有三幸:一幸是生當逢時,有幸踏上了榆北搭建的大舞臺,在‘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環境下,我們茁壯成長起來;二幸是在這里幸福工作、快樂生活,所有付出得到了認可,更有了高榮譽的回報;第三幸就是非常慶幸公司對我們這些技術人才的關心和重視,讓我們無后顧之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中。”
今年以來,該公司試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度,實施項目包干認領制,公司級以上科研項目必須由公司副總師以上領導掛帥督辦,掛帥領導成立項目團隊,依據項目實施節點,掛圖作戰,并按月、季度下達科研項目計劃,嚴格考核,不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截至目前,各項業務正在有序推進。
著眼未來,帶著科技強企的志向和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榆北人勢必邁出更為精彩的步伐。(杜鵬)